大提琴这种乐器真的是忧伤又迷人,就像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这个清秀的小姑娘叫毛澄宇,3岁就开始学习二胡,9岁师从名门改练大提琴,一练就是12年。就在去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新加坡一所著名的音乐学院录取,即将成为未来的大提琴手。但是这快乐却止于一场疾病,21岁的她,不得不在解放军第306医院的小花园,等待即将到来的手术。
不久前,医生发现在毛澄宇的脑袋里,有一个海绵状的血管瘤,它长在太阳穴内的深部颞叶颞脊,非常靠近大脑内侧。虽然手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血管瘤的位置非常深,且靠近音乐和旋律相关的功能区,稍有不慎,很有可能手术完成之后,这个21岁的姑娘就要彻底离开她心爱的大提琴,音乐生涯就此结束。
传统意义上的开颅手术,是对患者进行全麻,也就是在患者不清醒的状态下对病灶进行切除。考虑到手术的风险性和复杂性,解放军第306医院顾建文院长决定亲自主刀为毛澄宇实施手术。顾院长是我国年轻神经外科专家,在显微神经外科、脑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顽固性癫痫治疗等领域的经验丰富,率先开展了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的肿瘤及血管病变手术,治疗水平居国内一流。
针对毛澄宇的特殊情况,术前顾院长邀请到众多神经外科、麻醉、术中唤醒领域专家以及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音乐领域专家会诊,制定了初步的手术方案:借助机器人准确定位,之后通过术中唤醒,检测并验证脑部功能区,避免切除时触碰到不必要的区域。
为确保手术的精确性,术中采用 Remebot 医疗机器人,像 GPS 一样对病灶区进行定位导航,引导术者通过最短、同时也是损伤最小的路径切除病变。
随后,将患者唤醒,利用电流模拟着阻断病变区域,来检测和验证准备切除的部位是否合理。第一种验证方式是拉小提琴,但由于躺在手术床上盲拉对检测效果有一定影响,为确保万无一失,还采用唱歌作为第二种验证方式。
在顾院长切除肿瘤的过程中,毛澄宇一直在唱歌,以此验证手术操作未损伤功能区,她的音乐功能得以完整保留。
到底手术成功了吗?术后毛澄宇还能够演奏精彩地大提琴吗?看下节目就知道啦。